Search


最近有一則新聞報導,某藝人的家人罹患癌症,因為服用自然療法而延誤西醫治療。然後呢?好像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最近有一則新聞報導,某藝人的家人罹患癌症,因為服用自然療法而延誤西醫治療。然後呢?好像也沒有看到後續深入的報導。

自然療法有其理論可循,不能因為一則新聞全部怪到自然療法頭上,但是如果是非醫師,是不可以宣稱療效的,而且也不應該告知患者拒絕接受西醫治療。

現在的西醫治療已經邁向精準化、個人化醫療,如果只是診斷罹患癌症而猶豫不決,怕接受西醫治療,真的是大錯特錯。

我曾經有一個70多歲的肺癌患者,在接受肺部放療後比較喘,又同時接受化療,中醫藥在這裡的角色就是輔助治療(而且也有許多論文證實有幫助),幫患者度過放化療的不適,之後在某個時間追蹤,發現腫瘤縮小到可以手術切除了,我馬上鼓勵患者接受手術,手術後患者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已過了五年。

所以很多恐嚇不要接受西醫治療的話,其實是沒有了解西醫的適應症及進展。說老實話,我很少看到只吃中藥就腫瘤完全消除的,變小或是和平共處倒是可見。

吃中藥消惡性腫瘤有一個前提,你的經濟能力許可你持續服用湯劑(俗稱水藥),湯劑通常是自費而且不斷漲價,很多人一開始只想吃中藥,想要放手一搏,希望可以吃幾帖腫瘤就完全消除,結果最後是死於沒錢。

有些人希望可以寫處方回家抓藥,因為比較便宜(但不一定安心),讓他長期服用,不回診的結果,體質變了也不知道。

還有一些網傳只吃一種食物或草藥就可以消除或預防腫瘤,但往往吃了出現後續副作用也不勝其數。

醫學證據有幾個等級,最微弱的等級是專家意見、細胞及動物實驗,接下來依次是個案報告,病例對照研究,世代研究,單一隨機控制試驗,最高等級是隨機控制試驗的系統性文獻回顧(網路可以搜尋"證據分級系統")

西醫會使用到的抗腫瘤治療,需經過隨機控制的人體試驗,至少比專家意見、細胞及動物實驗的證據強很多。

有些保健食品的證據等級也是最微弱的,否則早就進入人體試驗變成藥品了,誰還傻傻的只做保健食品?

你注意到"聽別人講的"(不是專家)不列入證據等級之中嗎?台灣民眾喜歡聽別人講勝過醫師說的,是非常差勁的習慣。你說你久病成良醫,但是可能只適用於你身上,對別人可能反而是傷害。

有些癌症患者只看中醫治療,不看西醫也經常讓我覺得很困擾,我只能多加勸導,還是要經過西醫檢查追蹤比較好,不只是心理安慰。

有些癌症患者會怕西醫治療的副作用,因為聽說他認識的某某某治療之後就走了,有時候是體質虧虛無法承受,有時候是發現已經末期。

西醫很多治療如果按照診斷步驟及指引走,多數都有給付,如果沒有給付,也可以尋求臨床試驗藥物,或是求助社會福利機構。如果真的擔心副作用,那麼此時就可以搭配中藥(健保科學藥粉搭配些許湯劑),這麼做是比較經濟實惠的方式。至於其他有的沒的保健食品或營養品,需要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之外,如果你有多的錢、多的肚子(正餐以外還吃的下,不要取代正餐),再考慮吧!


Tags:

About author
李嘉菱醫師自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雙主修畢業,擁有中西醫雙執照,畢業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服務10年,曾獲選優良住院醫師、優良教學主治醫師,期間擔任腫瘤委員會委員、肺癌團隊中醫師;之後至長安醫院服務,擔任中醫內科主任2年;目前為馥芊中醫診所院長。曾發表過『胃食道逆流』、『慢性阻塞性肺病』等新聞稿,以及相關專長之論文。李醫師尤其擅長於『中醫腹診』,治療腸胃疑難雜症,都有相當好的療效,並常透過衛教給予患者適當的養生方式。 李醫師是台灣第一位開立「中醫芳療門診」的中醫師,同時也是一位取得美國NAHA與英國IFA雙證照的芳療師,以中藥搭配精油的方式幫助眾多病患重拾健康。李醫師主要提倡「中醫辨證論治用芳療」的理念,中醫芳療臨床經驗豐富,承襲中醫及芳療的知識,使用中醫芳療配方別出心裁,持續在中醫芳療領域耕耘。著有「中醫芳療百科」、「中醫芳療診察室」等書。
中醫.腹診.芳療.舞蹈.旅行.育兒
View all posts